查看原文
其他

网络空间中的族群身份

冯月季 符号学 2022-09-24
互联网的崛起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变化,网络形塑了一种与传统以能源为基础的技术范式不同的社会形态,即网络社会,其特征是信息取代能源成为重新塑造社会结构的基本力量。而网民则是这一力量的主要推动者,网络社会真正实现了麦克卢汉所说的“地球村”隐喻,不同地域空间中的网民根据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在网络空间中形成了多样化的族群。

与传统媒体塑造的族群身份不同的是,网络空间中的族群具有更多媒介表达权,更善于在网络空间中进行自我表达。网络族群超越了传统族群的地理、语言、种族、阶级等限制,其构成具有更多的主动性、参与性和表达性特征。网络媒介所具有的碎片化特征,重构了人们认知自我和世界的方式,拓宽了人们的认知视野。如此密集和频繁的网络互动,加速了传统社会和文化生态在网络空间中的变迁,简而言之,网络族群更加多元化,网络的匿名性和时空间隔,鼓励人们在网络空间大胆进行自我展示。于是,个人性格特征、价值观念、人生体验等潜隐的一面,可以在网络空间中相对自由地表达出来,这催生了相当多与传统族群不同的文化类型,并且以此为中心,吸附了众多具有相似文化特征的个体,共同构成一个新的网络族群。

与传统族群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相比,网络族群更新换代更快,一般而言,某一个网络族群的兴起与当下社会文化热点相关联。在激烈的网络生存环境中,新兴的族群要想获得立足之地,就必须大张旗鼓、鲜明地表达出本族群的符号特征,因为网络媒介的传播特征,可以瞬间聚合强大的传播扩散力量,当新兴族群以独特的文化符号展示出来之后,能够迅速吸纳大批成员加入,从而壮大族群自身的力量。这样的文化表演的目的无非只有一个:迅速搏出位,获取尽可能的认同和支持,同时与其他网络族群划清界限。如今的网络族群已经蔚为大观,每个网络族群都有其属于自身的文化符号标识。

网络族群的多元化为现代人进行意义表达和身份认同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但是网络族群依然有自己的边界,网络族群同样是一个需要符号资本才能获得准入的场域。要想拥有某个族群身份,必须得具有与该族群相一致的符号资本,这种符号资本既可能来自于经济上的,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族群多元化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私生活的公共化、网络暴力泛滥、文化审丑化等,需要加以相应的规范和治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